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是内蒙古大学所属的院级办学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是两块牌子一个实体。通常简称计算机学院。
简介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计算机专业和1988年成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区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专门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高中级人才的教学与科研单位。
学院由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工程系、信息管理系、计算中心(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组成,设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与蒙古文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研究中心和研究室。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20人,中初级职称的教师30余人[链接:名单]。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0%。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他们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4人。
在学科与学位点方面,学院是自治区惟一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单位,具体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自治区的重点学科。网络协议工程与智能信息处理、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是两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在本科培养方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3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3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有3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教材、教学研究)6项;编写出版了15部教材,其中3部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学院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与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设有计算(实验)中心,担负全校公共计算机课和学院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环境宽敞优雅,是教育部与科技部批准的国家LINUX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任领导
院长:高光来
书记:张荣军
组织机构
学院由教学机构、科研机构、管理与服务机构组成。
依托于院的重点实验室:
教学机构:
科研机构:
管理与服务单位:
发展历史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是从50年代末开始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从数学系在读的学生中,抽调了部分人,送往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专门的培训进修。正是他们与建校时来内蒙古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的老师们组成了内大数学系计算机教研室,成为内蒙古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奠基者。回顾计算机学院的奋斗历程,总结几十年的建设成就,近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应该是回顾和总结的重点。
一、计算机专业(1978—1988)
1978年计算机教研室从数学系分出后与物理系的无线电专业共同组建了电子系,在电子系正式设置了计算机专业,确切称为计算技术专业,并于1978年开始招收本生。(在此之前曾招过了两届“工农兵”大学生,共计有50-60人)。计算机专业创建人之一张宇铭老师时任电子系的副主任,分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工作。当时的骨干教师有谢育先、吴秀峰、邹广然、孟云、叶新铭、敖其尔等十余人。1984年张宇铭老师调走后,由谢育先老师担任主管计算机专业的副系主任.
二、计算机科学系(1988—1997)
1988年秋,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计算机专业从电子系分出单独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实现了计算机老一辈教师的夙愿。首任系主任是吴秀峰老师,副系主任是段禅伦老师,白景山老师由数学系调任该系任总支书记。1990年6月学校调张荣军同志到计算机科学系任行政副系主任,并于1995年兼任总支副书记。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之初,条件虽简陋,但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质量作为立系之本,为此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邀请我校原副校长、数学系教授陈杰先生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二是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引进国外原版教材,三是在职培养或从外引进了一批硕士生并让他们担任班主任,这三项措施为实现高起点办学、高质量育人的宗旨奠定了基础。1988年底又成为自治区计算机应用专业自学考试专业的主考院校。 1992年初,叶新铭老师回国工作后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1994年初段禅伦老师调教务处任副处长,高光来老师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同时间学校计算中心并入计算机科学系,张玉平老师任副系主任兼计算中心主任,1995年又成立了网络中心,由叶新铭老师兼主任。以两个中心一个系为办学基本单位再次拓展了计算机科学系的基本架构。新的系领导班子在改变理念,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为提高办学水平,在不断重视教学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开展科学研究和横向开发,通过凝炼科研方向,凝聚学科队伍,以叶新铭老师和敖其尔老师为学术带头人的网络与分布式系统、蒙古文信息处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优势。通过两年的努力于199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点申报获得批准,这是自治区第一个计算机方面的硕士点。以此为新起点,计算机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接连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绩。叶新铭老师和敖其尔老师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和1996年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增设了计算机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
三、计算机学院(1997年--)
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根据学校逐步要建立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于1997年6月6日成立了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学院由当时的计算机科学系、网络中心、计算中心以及系内的几个研究室(所)组成的。学院首任院长是叶新铭老师,副院长为高光来老师,苏林英老师为计算中心主任(副处级)。1997年底张荣军同志由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改任院党总支书记,吴承勇老师新任副院长兼网络中心主任,崔健同志任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2000年苏林英老师出国后由王俊义老师任计算中心主任。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本科专业目录,学院原有的3个本科专业变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2001年又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与此同时,2000年新增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点,2003年又新增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至此学院已有了四个硕士点。1999年高光来老师晋升为教授,2000年王俊义、刘彦文两位老师又晋升为教授,2001年吴承勇老师亦晋升为教授,随后在2002年又有段禅伦老师晋升为教授,2003年刘铁英、须毓孝、刘实晋升为教授。2002年学院由主楼迁入理科楼,科研、教学用房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网络中心迁入网络会议中心新址。
2003年12月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高光来老师任计算机学院院长,吴承勇老师任副院长兼网络中心主任,魏凤岐老师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王俊义老师任计算中心主任,张荣军同志仍就担任院党总支书记。2004年6月学院又申请的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使内大成为工程硕士办学单位。2004年12月学院的网络协议工程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了扩大办学能力,2005年又申报成立了内蒙古大学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一个实体两块牌子。2005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引以为豪的是2006年1月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点获得批准,这是自治区第一个信息学科方面的博士点,标志着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科跨入高校先进水平。同年叶新铭、高光来、李文三位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5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又获批准。2006年11月计算机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示范中心。2004年又有贾波、李文两位老师晋升为教授,2006年[[马浩海老师亦晋升为教授,学院涌现出一批年青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勃勃生机。
回顾历史,感慨今朝,内蒙古大学的计算机从专业到建系、建院三个阶段近三十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学院成立以后的近十年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有一个博士点,一个一级硕士点,四个二级硕士点,两个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四个本科专业。在普通本科和硕士生教学方面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办学规模是建系时的5倍,在校本科生近千人,在校硕士和工程硕士逾300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职的50多位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高专业技术职称近3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近十年间学院的科研实力也明显增强,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的科研方向,总体实力跻身于全国重点高校同类专业前50名。
相关信息
办公地点:内蒙古大学计算机楼
通信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学西街235号内大计算机学院,010021
电话:(0471)4992930
链接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主页:http://ccs.imu.edu.cn/
内蒙古大学软件学院主页:http://ccs.imu.edu.cn/default2.htm